這個年代沒有小蘇打,葉盞便將稻草燒成灰,再加水過濾,便做成了鹼水。也是這個年代常用的鹼水。再加上鹼面,便做成了自製梘水。
有了梘水便容易許多,只要加入雞蛋、油、麵粉混合便是,就如做旁的餅子一般揉面分割、醒發,再包入五仁餡料放入烤爐里烤制便是。
除了五仁餡,葉盞又做了冬瓜蓉鹹蛋黃、金沙奶黃餡、豆沙等多種餡料。
做完這種廣式月餅,又做了蘇式。蘇式的月餅皮要簡單些,只要加豬油不斷開酥便是。
除此之外還有冰皮月餅,冰皮月餅是加了熟糯米粉,餡料則偏清新些,葉盞想了想,做了桂花糖餡兒、玫瑰餡、林檎果醬等多種果子花卉餡料。
玉姐兒看著目不轉睛:「還有徘徊餡兒?」
「嗯。好容易才找到花農找到一款能吃的徘徊花。」此時玫瑰花被叫做徘徊,所以葉盞一開始頗費了一番功夫尋找玫瑰花。
葉盞帶著二十九個徒弟,還有玉姐兒和蓬蕊幾個,做起來速度飛快。一人專門做餡料,一人和面,一人盯著醒發時間,只用了半天功夫就做出了成堆的月餅。
諸人看著出爐的月餅,登時驚訝:「好香!」
如今的月餅都是蒸過的,自然沒有烤過的月餅香,那股烤制特有的炭火香氣、那金黃燦燦的外皮,簡直讓人耳目一新。
「有了這月餅,我們店裡一定能大賺一筆!」玉姐兒放出豪言。
「還沒完呢,要配上禮盒。」葉盞開口,「我跟木匠訂了些禮盒,這月餅還要裝盒。」
她早有策劃:「最高檔的檀木禮盒裡裝餡料最貴的月餅,中間的便用杏木禮盒,餡料便宜、沒捏圓、烤焦的便用蒲葉油紙包。」
一下將三種不同消費階層都拉滿,榨取不同消費力的消費者剩餘,搞搞價格歧視,葉盞自認經濟學還是有點用處。
汴京市民眼看著月亮要圓,驚訝發現葉家酒樓又推出了新品:月餅。
「月餅有什麼好的?」有人不屑,「誰家沒吃過月餅?」每年節令大家都要秤兩斤月餅,用油紙包好,紅繩系上拎著走親訪友。
「葉家的不一樣!是烤制的脆皮月餅,還有什麼酥皮月餅,冰皮月餅。」親友告知他。
現在城裡講究吃穿的人家已經常去葉家酒樓轉轉,看看最新的風向標。一般葉家酒樓推出什麼,過段時間城裡也會跟著流行什麼飲食。前段時間不是流行象宴嘛,城裡其他酒樓也做了象宴,可是他們家的都沒有大象可看,哪裡有養象所能一邊看大象捲起鼻子將甘蔗送到嘴邊一邊吃象宴來得更有趣?
「真的?那我要去看看。」
去了店裡,果然看到不同月餅,夥計還熱心:「自家吃還是買油紙包的更划算。送人可以用貴些的木盒。」
「好。」食客老老實實答應。每樣都來一個。
他打算坐在店裡先嘗嘗,要是好吃再買些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