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蒙愔機智,懟的他說不出話,灰溜溜退回儒生群體。
蒙愔不依不饒,順便拍馬屁:「大王高瞻遠矚,何須效仿先賢。」
「因為,他就是賢。」
「天不生我秦王政,六國萬晝如長夜!」
一句話,拍的嬴政渾身舒坦。
聽聽,聽聽,蒙家女也太會說了吧。
他就是最屌的,只有別人效仿的份。
如果沒有寡人出現,六國將永遠處於分裂和黑暗之中,多難熬啊。
趙高虎軀一震,詫異的看向蒙愔。
這才是頂級拍馬屁,跟蒙家女一比,他簡直不會誇人。
蒙毅自豪的不得了,瞧瞧那個瞧瞧這個,神情驕傲。
仿佛在說:「瞅見沒?我生噠。」
蒙恬也與有榮焉,這可是他親侄女。
不但能研出稀奇古怪的東西,還特會拍馬屁。
蒙武捋捋鬍鬚:「小兒胡鬧,回來。」
蒙愔乖巧的站在大父身後。
叔孫通又氣的吹鬍子瞪眼。
蒙家女怎麼回事,反覆把他拎出來鞭屍。
以前用「仁政」勸誡秦王時,也沒遭受這種待遇啊。
委屈。
無意抬頭和趙高對視,倆人竟有惺惺相惜之感。
都是被蒙愔懟出來的委屈。
此時的大殿,唯有嬴政最開心。
兒媳替他出氣,夸的他身心舒坦,心裡想著:
沒想到在夷寧心中,寡人竟這般優秀。
本來對於伐楚一事,聽到反駁心情不悅。
如今倒能按耐性子,聽眾臣對此事看法。
外交專家姚賈道:「大王,楚國貴族貪婪成性,可派使臣重金賄賂楚臣,使其慫恿楚王遷都,待其遷動時,半渡而擊之。」
好一招擒賊先擒王,不愧是外交專家。
夠陰,她喜歡。
嬴政眼中含笑:「姚大人此計不錯。」
當初的趙國就是這般滅亡的。
趙國大將李牧戰術卓絕,和王翦五五開,誰都奈何不了誰。
若非佞臣郭開,趙國絕不可能滅的那般快。
招不在新,有用就成。
姚賈之計,不錯。
蒙愔開心完又眉頭緊皺,楚國貴族確實貪婪,可收買之。
但亡國時,卻是另一番景象。
正欲提醒,王翦終於發話。
他怕再不吭聲,大王就定下伐楚一事。
「大王,楚非韓趙可比,其縱五千里,帶甲百萬,非六十萬眾不可圖。若分兵伐楚,其餘諸國不得不防。」
一句話點明核心,聽的蒙愔不自覺點頭。
小聲嘀咕:「還得是王徹侯。」
李信不滿:「愔姐,我打仗也很厲害的。」
蒙愔瞥了他一眼:「少年,你還得練。」
李信委屈巴巴:「都聽愔姐的。」
王翦說完,蒙武出聲附和:「大王,楚地多水網,我軍車騎難展,若倉促南征,恐重蹈武安君之覆轍。」
大秦最厲害的兩員大將,雖未明著反對,聽這意思,皆不建議伐楚。
若是蒙愔沒瘋狂拍馬屁,聽見這話,嬴政可能有些不悅。
當她拍後,嬴政覺得自己變寬和許多,臣子們說什麼都不生氣。
還能冷靜思考是否有理。
就算這話跟他心中所想不一致。
水利專家鄭國也言:「大王,若要伐楚,糧秣運輸尤為重要。當先疏鴻溝,通漕運。」
蒙愔看了鄭國兩眼,這就是歷史有名的水利大家。
當初韓國怕被滅,施行「疲秦」政策,將之送到大秦修渠。
這是明晃晃的陽謀。
鄭國確實有才能,可大秦一旦修渠,占用人力財力,就沒功夫打仗。
不曾想秦國不講武德。
渠要,國也要。
花費十年,修成意義重大的鄭國渠,引涇河水灌溉農田,關中變成天下糧倉。
韓國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鄭國渠和都江渠、靈渠並稱秦代三大水利工程,正因有它們,才能種出更多糧食,一統六國。
若韓王知曉這件事,不知會不會氣的從棺材板里爬出來。
蒙愔心想,這鄭國也是妙人。
不支持伐楚,但他不明說,還是老規矩,先修渠再說。
蒙愔忽然想起後世名言,看著鄭國道:「大王,兒臣有句話不知當不當講。」
叔孫通陰陽怪氣:「既然知道不合適,就別講了。」
蒙愔:「好的,那我就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