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淚一滴又一滴迅速地划過了崔麗娘的眼角,模糊了她眼前的視線,崔麗娘沒有掌燈,淚水在夜色的掩蓋下,無人知曉。
等到快要走出了秦府,她突然抬起頭,看著天上那一輪皎皎明月,用手背一點點將自己臉上的淚擦乾,然後挺直了背脊,快步登上了馬車,再沒有回頭往秦府的方向看一眼。
第73章
無論衛輝府的百姓再怎麼不舍,但是時間飛逝,終於還是到了要說離別的那一天。
十一月的衛輝府,寒風凜冽,天空中飄揚起了小雪,落在路上行人的頭上、肩上、身上,但是因為溫度還不夠低,轉瞬間就化為水珠子鑽進了人們的脖頸里,凍得人一個哆嗦。這樣下著雪的冬日,照理應該睡個懶覺,躺在暖乎乎的被窩裡不想爬起來,可是今日天才蒙蒙亮,就有許多人爬了起來,收拾好東西默默地往衛輝府碼頭走去。
無他,只是因為今日是他們最敬重的秦大人要到京城赴任的日子。
有在「衛輝時報」做事的書生告訴他們,大人說不想勞動大家相送,他輕舟簡行即可,該交代的大人都已經在「衛輝時報」上和大家說過了,實在沒必要還特意去送他。
當時秦修文親自撰寫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致衛輝百姓的一封家書》,此期報刊是額外加印,整張報紙上只此一篇文章,並且不收分文,只在衛輝府發行,只要是衛輝府的人,任何人都可以申領一份。
當衛輝府的老百姓聽識字的書生們讀完這篇文章,簡直都哭得不能自已,仿佛秦大人就站在自己面前,對著自己殷殷叮囑,希望自己過的好一點、幸福一點;似乎秦大人也是如此不舍,與大家依依惜別;也仿佛,秦大人不是要遠去京城赴任,而是家中最有出息的子侄學成本事後要出遠門,但是不管他走的多麼遠,他的心永遠留在衛輝府,他永遠庇佑著衛輝府!
而且,這是一封家書啊!秦大人根本不是什麼官員,而是自己最親近不過的家人啊!
既然是家人要出遠門,那又怎麼可以不去相送?別說只是下著小雪,就是下刀子也得去!
衛輝府的百姓冒著風雪一路往衛輝府碼頭走去,很多人出門的時候沒有帶傘,結果走到半路了發現開始下雪了,又怕折回去拿傘誤了時辰,只能一路低著頭,護著手裡的包袱不讓它濕了,那里面有送給秦大人的東西。
更有從其他縣趕過來的人,那更是頭一天晚上就到了衛輝府,或者離的近一些的,比如新鄉縣的老百姓們,半夜就爬起來往衛輝府趕,有坐馬車的,有坐牛車的,也有走路的,扶老攜幼、擠擠挨挨,不知道的外地人以為是去趕什麼大集,後來打聽了一番才知道,原來是衛輝府的一位官員要離開衛輝了,衛輝府的老百姓舍不得,都要去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