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地還是差不多的保證金數額,還是可以免費租十年,還是靠近新碼頭的黃金地段,這些都沒變,變的是用地的用途以及申請人的條件。
這五塊地的用途皆為工坊用地,這倒是和大家心裡想的不謀而合。沒看到那吳富貴現在的「吳氏紡織坊」大賺特賺嗎?大家自然也有想法去模仿,建個類似的紡織作坊,已經有了先例在了,依葫蘆畫瓢自然不難。
可是秦大人只給他們放開了五塊地中的一塊地作為紡織工坊用地,其他四快地另外有特指的用途,分別為:糧食加工坊兩處、造船廠一處、印染工坊一處。
說實話,除了糧食加工坊和紡織坊大家願意去爭一爭,那造船和印染大部分人都是一竅不通,如何能去做這個?就是糧食加工坊和紡織工坊,秦大人給的要求也不低,不僅僅對工坊的大小、規制、產量有要求,還需要立下保證,在多少時間內可以革新技術提高生產的效率,尤其是紡織工坊,秦大人知道大家都盯著這塊肥肉,言明若是要寫紡織工坊的申請書,那麼必須說明白他們要做的紡織工坊和「吳氏」的有什麼不同?能有哪些地方做的比「吳氏」更好?
這般一來,所有人都感覺頭好痛。
看著是自己比較容易拿下來的租地,但是很難想出來自己哪裡能做的比人家好;那些專業技術含量更加高的租地,就是拿下來了,自己也一竅不通,如何能夠經營?
當然,他們也可以選擇不要租新碼頭那邊的地,自己另立山頭,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這樣也不是不行。但是如此一來,不僅喪失了新碼頭那邊最佳的位置、生產出來的貨物運輸成本更高之外,所有人最擔心的還是會失去秦大人的支持。
大家都明白,「袁氏印刷坊」和「吳氏紡織坊」能有今天,八成的功勞在秦大人,甚至新碼頭那邊其他拿到地,做成生意的人,也不得不承認秦修文一切完善的安排和政策,若沒有秦大人在前面為他們掃清一切障礙,生意能否如現在那般紅火,還真是兩說。
所以,在所有人的認知里,有秦大人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秦大人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只要跟著秦大人的步伐走,不管多麼離奇和匪夷所思的開局,最後都能順順噹噹、有驚無險。
可憐的大明人,還沒經過後世996的虐打,就已經開始為了寫申請書而頭痛了,有多少人對著這份申請書長吁短嘆、提筆又放下,放下又提筆,就是寫不出半個字;有多少人是將身邊的資源盤了一遍又一遍,將能用上的關係都用上了,家族小會一場接著一場的開,多人頭腦風暴,就為了寫這份申請書。
更可怕的是,這申請書還只給了三天時間來寫,許多人都熬紅了眼、拔禿了頭,這才在最後一天交了上去,等交完申請書後的第二天,眾人齊刷刷的發現,衛輝府里好幾個富商豪紳都閉門謝客,在家足足躺了幾天才緩過神來。
跟著秦大人做事,能賺大錢是真的,非常耗費心力也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