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信件太多,也不方便往宮裡帶。作為全權代理的張梓若就看了一部分,簡略的總結一下,寫給沈明珠看。
讀者們的信,綜合起來就是:作者你怎麼那麼狠心,你怎麼能把裡面的人寫的那麼慘?你有沒有心?你怎麼這麼無情,這麼冷酷?
當女主抱著奄奄一息的靈獸崽崽在雨中哭泣的時候,我也要哭死了。我的內心,我的天空,下了三天三夜的雨。
張梓若在此處附了一首抄錄的讀者的詩。
然後,就是讀者的另外一種反饋:女主和男主天生一對,他們在一起的時候,一舉一動都甜得人心中激動,笑意連連。
他們在結局處回頭相望,一定是捨不得彼此!一想到他們會有情人終成眷屬,我心特別激動且甜蜜。
下次,請直接點讓他們在一起,讓他們在天直作比翼鳥,在地直為連理枝,讓他們三生三世不分離。
……
張梓若除了寫關於話本的事情,還鼓勵沈明珠多出去走走,曬曬太陽,找找靈感。
「若是靈感缺乏,可以找其他的娘娘們說說話。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一群娘娘們怎麼也能夠共同編寫幾本書了。就像潘英他們,在老大人提供的靈感下,所創作的劇本,在劇院硬生生演了三個月不重樣!」
「作為回饋,我給你出一個特別實惠的方法,你可以教娘娘們知識或遊戲,或者大家互相教書,就像過家家一樣玩,不也很有意思嗎?」
張梓若暗搓搓的鼓勵沈明珠在宮中教書,最好把宮中的娘娘和小公主們都教得支楞起來!
第518章 科舉開始
說是暗搓搓,其實也不大對。因為信並未封口,只是簡單的折了一下——張梓若已經做好了信件進宮被檢查的準備。
從這個意義上說,張梓若可謂明晃晃地鼓勵沈明珠在宮中「建女校」,正大光明的擺給皇帝看。
她甚至在同一個信封里還塞了一封給皇帝的信。
在信中,她公事公辦的匯報了一番學院的情況;活靈活現的描述了百姓在指導下,使用魚塘養鴨,魚鴨結合的生態養殖模式的進展,並提出,魚鴨結合,以及稻田魚鴨共同養殖的生態模式可以在南方推廣。
皇帝看得暗暗點頭,這種有利於民生,一舉多得的模式,確實應該進行推廣。他繼續往下讀。
張梓若寫信的內容陡然一變,說起百姓養的魚有多麼大,鴨子有多大多肥,說她親自烤了一隻鴨子,但因為當時材料不全,烤出來的味道也不好吃。
二皇子也親手烤了一隻鴨子,想孝敬皇帝,但是手生給烤焦了,沒好意思往宮裡帶。
他們只好和百姓一起消滅了這兩隻烤鴨。張梓若懇求皇帝,讓二皇子出宮時,帶一點宮廷御膳坊的調料,以及適合搭配的食材。
她保證,下次一定教二皇子烤一隻色香味俱全的烤鴨,獻給皇帝。讓皇帝在品鑑百姓致富成果的時候,享受天倫之樂。
皇帝:「……」
他沒好氣的哼了一聲,一目十行的把後面的內容看完,至於什麼處理公務和學習都要勞逸結合的事情,他也就看看。
反正那些休閒的書籍是不可能給老四看的,他當爹的倒是可以先瞧一瞧,為老四把把關。
他讓宮人把書信、部分書籍和全部的銀兩——就是沈明珠的稿酬,一併拿給沈明珠。
……
科舉開始,學院中陡然冷清了很多。低年級的學生們在學院中跑動嬉鬧,無憂無慮的玩耍。隨著一場又一場的考試,參考的學子們有回來發奮苦讀的,有心態越來越穩,繼續努力的。
科舉考試從縣試開始,一直持續到次年二月,各地舉子紛紛赴京參加會試。
張梓若在河灣村教導的何樂、呂立等人,還有原河灣村的夫子,帶著大包小包的特產來到了京城,將他們和鄉親們的心意一併送給張梓若。
張梓若見他們來高興不已,大傢伙兒和食堂的大廚們聚在一起,好好的吃了一頓,熱火朝天的敘舊!
張梓若問何樂,「方遠等人哪裡去了?可是這次沒考好?」
何樂搖頭笑道:「不是沒考好,方遠他媳婦於嫣生了一對兒雙胞胎,方遠整天照顧於嫣,逗孩子,根本就沒心思學習。我們好不容易見面,他三句不離他懷裡的孩子。他還讓王承幫忙畫了一幅畫像,托我帶給您。我一併放在書箱裡,您回去後可以看看。」
說起王承,其他學生、夫子們都笑言,「王承現在可不得了了!請他畫一幅畫要排許久的隊!」
「他收了不少徒弟,一般的畫作請求都直接推給了徒弟。他現在可逍遙了!每日摸著智慧的腦門在外閒逛賞景,興致來了,就帶上畫具,在街邊,或者田野,或河邊畫畫。」
「對啊!對啊!人人都以能入他的畫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