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不愉,他們的嘴皮子可比這些武將利落多了,三言兩語就給對方扣上了一個目光短淺,重利無禮的帽子。
鎮國公被氣的真想給他們幾拳!
兩方人吵吵嚷嚷,暫時沒個定論,皇帝被吵的腦瓜子疼,宣布散朝。
鎮國公回家後,將朝中那些虛偽的文官狠狠罵了一通!潘英將此事轉述給張梓若聽。
張梓若大驚:這是什麼天字一號大冤種?上趕著放低姿態,給人送錢,合著是錢多燒的慌吧!
敵方獻點土特產,你就要給敵方送金銀珠寶,是生怕敵人不夠富裕嗎?是生怕他們的武器不夠多、不夠鋒利嗎?
一時的議和,又不代表以後的和平。他們既然是來議和的,不應該先交出一兩座城池以表敬意嗎?
張梓若想起自己也是朝廷官員之一,洋洋灑灑寫了一篇摺子,遞上去。
皇帝看得心情舒暢。然而,朝中大人痛斥張梓若居心不良,想要破壞兩國議和之事。
得到消息的張梓若,轉眼又上了一封摺子,建議為了表示出泱泱大國的氣度,大國官員之氣度以及對朝廷的忠誠,由他們每人各出一部分金銀珠寶和布匹,作為賞賜,給敵國的使者一行人。
攻訐她的官員選擇了閉嘴。
張梓若想想,有人故意送到她手邊的消息,說,敵國使者在打聽潘英和作為夫子的她。她微微一笑,借著敬意樓,讓大家見證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化學實驗。
但故意搞得神秘兮兮,且不說原理。
暗中前來觀看的敵國使者被嚇到了,這,究竟是人,還是大魏朝的國師?
他攜帶重金拜會張梓若。
張梓若轉手就把東西交給皇帝,請皇帝多給她派點人手。另外,她洋洋灑灑寫了第三封摺子,主要就是為了告訴朝中的大人們。
看到了沒?這些金銀可不是我要的,是對方非要給的!
第437章 微臣有一計
對方非要給,那我就沒辦法了。為了兩國邦交與和平,張梓若勉為其難的收下重金,告訴對方實驗原理。
至於更多的內容和具體的含義?不好意思,那屬於學生的系統課程。
敵國使者帶著一道問題的答案和更多的疑惑離開了學堂。
沒多久,皇帝收到了來自敵國使者的請求。
「請求在大魏期間,去知行學堂讀書學習?」
「皇上,萬萬不可!」吏部侍郎出列進諫,「張夫子所教學問不同於常人,其所教學生,各有所長,皆為國之棟樑。若讓敵國使者帶人去知行學堂學習,此乃公然竊學識,竊人才,竊國之舉!」
鎮國公等人紛紛附議。
鎮國公更是拿自家兒孫與沙袋舉例,說:「張夫子尋常給學生們製作的沙袋,或者其他小道具,設計的遊戲,看似簡單,實則可以用於軍中,提升軍士的凝聚力、反應力與實力。」
「敵國之人若是學習,豈不是提高了他們的將士實力,反殺害我朝將士?」
戶部尚書亦說道:「皇上,張夫子所教學問,不是空泛之言,而是多惠民之策。如戶部所用表格,如農具的改進與糧食產量的提高,無論哪一項皆與增強一國實力息息相關。
萬萬不可輕易對待,讓敵方之人進入知行學堂。敵方哪怕學走百分之一,那將來就是一國增長的百分之一實力殺向我朝邊境將士的刀劍!」
皇帝沉吟未語。
這下,連主張著多給敵國賞賜的禮部官員都忍不住說道:「皇上,錢財是小事,可以不予計較,但人才和國力卻是大事啊!」
鎮國公驚愕地扭頭瞧他,「你這傢伙竟然也會說人話,看來也不傻!」
前兩日,他都氣得恨不得掰開這傢伙的腦袋看看,裡面裝的是不是都是水?沒想到這傢伙今日突然轉了性,說話也中聽了!
同他不對付的禮部官員罵道:「老匹夫!你當人人都如你一般目光短淺嗎?我是為國之大計考慮!」
「呸!看你今日尚且算個人,不與你計較!」
不僅禮部官員不同意,前兩日還彈劾張梓若居心不良的官員們也紛紛進言,把張梓若誇得天上有,地上無,末了,說:「敵人若得之,乃他國之福,我朝之患!」
武將們笑他們口風轉的快,昨日彈劾,今日美言,簡直就像是牆頭草一般。
那些文官們吹著鬍子,或冷哼一聲,義正言辭道:「一碼歸一碼!」
縱然張梓若在奏摺當中懟我千百遍,可我、我還是要說,她的學問傳不得!
因為對敵國的封賞而吵鬧對立的兩方官員,達到了空前的統一,一致要求拒絕敵國使者進入知行學堂學習的請求!
皇帝心中滿意,面上卻為難道:「諸位愛卿所言有理,涉及國計民生之策,不可輕易外傳。
但我大魏乃是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對於他國使者謙虛好學的請求,又如何拒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