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心生好奇,更聽聞河灣村除此玩具之外,即便供人遊玩的樂園,也會抽查村民學童之功課,凡能答上者,皆可免費遊玩。能在河灣村講學一次的遊客,不僅可以免費遊玩,還另有謝禮。」
嗯?不是斂財嗎?這和孟通判可是兩個說法。
皇帝輕叩桌面,神情莫測。
「此以為奇,然,臣之子更言,河灣村有一奇女子,名張梓若,教化鄉里,造福百姓。辦講學大賽,無論男女老少,無論身份地位,皆可講學,皆可聽講。
田間老農耳濡目染,亦讀書識字,可說一二聖人言,能背出數篇文章,可與讀書人相交流。」
鄉間老人亦讀書識字?!
皇帝心神震盪!
這怕是大同之世才能做到的事!這是多少有著雄心壯志的明君,想要做到而未能做到的事情!
沒想到,在他治下,竟能有如此盛世!
「好!」皇帝情不自禁地拍案叫好。
周圍的宮人心中納悶,皇上方才還還怒火滔滔,怎麼轉眼就又高興起了?
皇帝神色愉悅地繼續往下讀。
「臣疑其真假,疑其言過其實。恰逢河灣村送請柬來,言村中新建圖書館,藏書諸多,可供所有人免費閱讀。」
「凡此種種,過於驚奇,臣與家眷同往河灣村,欲親辨真假。」
皇帝輕輕頷首,寧知府還是很謹慎的。
「至河灣村,果見其館內書籍眾多,凡前來讀書者,不分貧富老少,皆可讀書。且館內設有桌椅,可供人抄寫。」
「農書書架之前,臣見數名老農共看《齊民要術》,《氾勝之書》等。」
皇帝唇角緩緩上揚。農人看《齊民要術》?看來他們果真讀書識字!盛世!盛世啊!
如他一般,知府也在奏摺中大嘆特嘆!大誇特夸!
緊接著下面的內容,就是他最初看見的,寧知府對圖書館的讚美,對盛世的讚美,對他英明治理的讚美!
一通詞句優美華麗,且不重樣的誇讚,看得皇帝心情舒暢,猶如炎炎夏日喝冰飲一般暢快!
知府寫完圖書館,還寫了張梓若的學生與村中村民,學以致用搞發明創造的事情。以及雲縣縣令、縣丞等人對講學大賽的扶持,對百姓農桑的看重等等。
最後,知府將這一切都歸功於聖上以前對河灣村的獎勵和表彰。
正是因為有聖上的看重,所以村民們更加努力,奮發向上。雲縣的官員也都受到激勵,在本職工作之外,還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事。這一切都是因為聖上的英明領導啊!
第295章 你是懂做生意的
皇上龍心大悅。
將知府的摺子與通判的摺子放在一處,都未做批覆,而是靠在椅子上,似笑非笑地將兩人的摺子對比起來看。
看起來別有一番意思。
知府不提商事,不提胡縣令;通判不提講學教化之事,不提學生與村民學以致用。
同是圖書館,同是樂園,兩人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皇帝將兩份奏摺扔在御案上,起身至窗前。
一地主政官員相互監督制約,是帝王制衡之術的結果。故,奏摺當中多有互相彈劾之事。
處於宮中的他,也能了解到官員自身隱而不報的事情。
至於真假,則有待分辨。
窗外隱隱約約飄來的桂花香,與室內的龍涎香混在一處,聞不真切,倒勾起他往日外出巡遊的情思。
「來人,把室內的薰香給滅了。」
「是。」宮人輕手輕腳的上前,將鬥彩雲龍紋三足香爐中的薰香熄掉。
皇帝望著明媚秋光中的奇花異草,微服私訪的心蠢蠢欲動。
既然河灣村有如此多奇異之處,不如微服私訪,前去巡查。
「叮鈴、叮鈴」細小的風鈴聲在秋風中微微作響。
那是他的女兒曾經掛在海棠樹上的風鈴。而掛風鈴的孩子已經夭折了,唯餘風鈴在風中輕吟。
孩子的夭折,是他心頭永遠的痛。想起他逝去的孩子,想起如今臥病在床的兒子,皇帝外出巡遊的心迅速冷卻。
還是在宮中好好陪陪孩子吧。
他關上窗,將隱隱約約的風鈴聲隔絕在外。
回頭招來御前侍衛,派侍衛帶人去尋找程明達,詢問徒弟和河灣村的事情。
另外派人前去河灣村進行探查。
至於摺子……看到知府的摺子,他愁悶的心情終於有所好轉,寫下一行硃批,讓人把奏摺給潁州寧知府送回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