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們衣著富貴,更當明白這個道理才是。
怎麼會沒啟蒙?莫不是矇騙我們?」
村民們的目光更加不善了。
林舉人難以置信地盯著說話的村民!
燕飛目含驚色!
于越更是好奇地把那村民瞅了一眼又一眼!
乾枯的頭髮束起,用一根小樹枝隨意的簪著。
身著灰撲撲的麻衣,腰間系了一條草繩,下身的長褲褲腿兒挽起,草鞋上帶著泥土。
他身形瘦削,皮膚黝黑,雙手粗糙布滿干紋,指甲縫裡還帶有泥土。
一手拄著鋤頭,一手叉著腰。
站沒站相,怎麼看都不像是隱居鄉間的高人,就是一普通的老農!
但沒想到就這麼一個貧窮的鄉野之民,竟然隨口就是一句詩!
他所說的「勤學要趁早,白首再悔讀書遲」出自唐朝顏真卿的《勸學詩》。
原句是: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這老丈必是讀過書的!
不然說不出如此有學問的話!
林舉人頂著眾人防備的目光,興然問道:「老丈也是讀書人?」
老丈哈哈大笑:「我算什麼讀書人?不過識得幾個字罷了!」
他身邊的老妻拍下他的胳膊,戒備地盯著林舉人,壓低了聲音說道:
「你忘了夫子讓背的作業?
惡人巧諂多,非義苟且得!
我看這些人是心懷叵測!你還笑!」
燕飛耳朵動了動,眉梢揚得更高了!
林舉人拱著手,神色發窘:「老夫人,我也聽到了。」
「哎喲,真對不住!」
老婦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用錯了句子。該是面結口頭交,肚裡生荊棘。下一句是什麼來著?」
「好人常直道,不順世間逆!」
「好人常直道,不順世間逆!」
「好人常直道,不順世間逆!」
……
于越和村民們都下意識地背了出來。
聽到于越出聲,村民們立即收聲,虎視眈眈地盯著他們。
于越在林舉人、燕飛和村民們的注視下,扯出一個尷尬的笑容,試探地、倔強地說出最後一句:
「出自孟郊的《擇友》,確實不大適合用在這裡。」
沉默是今日的河灣。
「你們果然是騙子!」
老丈一聲吼!
村民們齊齊拎起了手中的鋤頭,連小娃娃都用手中的小木棍對準了他們。
于越連忙擺手解釋:「我們不是騙子!真的不是騙子!
我們真的是來找張夫子的!
我叫于越,不信你們讓人去問她一聲。她肯定知道我!」
李大娘的兒媳見貴人們被如此對待,忍不住上前,要說出他們的身份。
李大娘悄悄把她拽回來,橫了一眼,暗中警告她不要上前。
正好讓這些老爺們看看,村里人有多惡劣,他們遭遇了怎樣的對待!
于越本以為道出了自己的身份,定能順利無阻地進村。
哪知,村民們朝他冷笑:「別以為你們隨便說個名字就能騙人!」
他們可是都跟著孩子上過張夫子的防拍花子、防詐騙系列課的!
「你們是顧老三一家請來的幫手吧?
告訴你們,顧老三一家落得今日的下場,都是他們自己作的!
若不是她滿嘴胡沁,胡亂攀咬,也到不了這個地步!
他們能留在村里已經是里正求情,族老抬手了!
要不然早被趕出村子了!」
「顧三家的!你們都把里正給氣病了,還好意思去你孫女的婆家搬人!」
「縱然是員外又怎麼樣!我們村裡的事還輪不到他做主!」
「你孫子講得沒安安好!就是沒安安好!就那個屈尊降貴的態度,誰稀罕!」
「說我們巴結里正!後兩場人家外村的人評比,也是巴結里正嗎?」
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句句都帶著對李大娘的厭惡與火氣。
見了這情形,林舉人一群人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他朝眾人行個禮,高聲說道:
「諸位!諸位!我們不是他們的幫手!也不會幹涉村中事務!」
李大娘不可置信道:「舉人老爺,你不是來為我們尋公道的嗎?」
林舉人肅穆道:「若你們所言為真,我自會幫你們一把,討個公道。
可你們顯然對我撒了謊,莫不是覺得我好騙!」
他眉目一沉,氣勢洶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