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來揮揮手,指揮警員。
我轉頭看向孫濤,示意讓他盯緊不要再出差錯。
「讓網警馬上聯繫平台刪掉視頻,」陳墨聲音已經低沉到一種新的境界,整個辦公室沒一個人敢大喘氣,「給連環殺人兇手起外號,是要瘋了嗎?」
處理連環殺手案件,作為刑偵人員第一時間就是要封鎖消息。
這也是為什麼有怪異命案警察不會第一時間通報。
媒體的宣傳會增加案件的曝光,案件曝光越高,兇手會越自戀,甚至會突然改變行兇習慣,受害者的數量會增加。
自戀的人都很變態。
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
「現在至少會有兩個受害人。」陳墨冷臉,轉頭看向王風來,「讓你手底下的人迅速把失蹤人員整理出來,25歲之前的女性不管事態夠不夠嚴肅,全都移上來。」
我嘆了口氣,指揮著王安,「去叫人,刑警隊全員開會,重新修改側寫。」
第28章 28
王安去叫人。
我和陳墨站在辦公室的角落的進行側寫分析。
「物證科說箱子裡確實發現了一個警察娃娃,娃娃縫線和受害人身上衣服風險相同,但沒有檢測到指紋。」陳墨將她收到的信息和我同步。
我聽著點頭,將這邊的信息資料傳遞出去,「王川,犯罪嫌疑人資料。」
陳墨低頭看了一眼,眼皮一沉:「王川不是犯罪嫌疑人。」
我頓了半秒,「我也覺得王川不符合。」
陳墨指著紙張上的內容,「我們之前側寫過,犯罪嫌疑人近三個月受到刺激,由外部壓力刺激內部壓力驅動行兇,可王川沒有誘因。」
我聽懂了陳墨詞話的意思。
在我們犯罪心理學中,犯罪動機都是由驅力與誘因。
驅力是人類都會有的心理條件。
比如你想得到獎勵,就需要考的好,表現的好。
為了這個目的,你會朝目標努力。
這是一種心理機制,人人都有。
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人們會有一個平衡的動態心理閾值,這個天平不會傾倒,就算沒有達到目的,過幾天這個天平就會自動復原。
而精神病患者的天秤本來就是波動的。
當某種需求破壞了這個平衡,驅力就被喚醒,成為迫使他們必須要去做的理由。
誘因則是破壞動態平衡的一種刺激事件。
王川雖然童年悲慘,但他近期沒有誘因出現,他沒有犯罪記錄,親人沒有離世,他沒有結婚不會出現離異或者喪子,甚至他會為了失眠而去醫院開藥。
至少表現出的天平是沒有被打破的。
「有沒有一種可能,王川喜歡的是燁樺。」我拍了腦門,感覺線索突然明朗。
「動機逆轉了是嗎?」陳墨和我一起看著郵件內容,認真思索。
在犯罪動機理論中,有一個重要分支,叫做動機逆轉理論。
當一個人處於某種狀態時,用他欲望來構建一個目的。
心理學把動機分為兩種極端:達到目的和超越目的。
在信里,王川一直滔滔不絕,把自己的痛苦講出來,甚至有很細節的描寫,他對待過去或許是一種調侃和回望。
他不是要達到某個目的,而是希望通過聊天而拉近他和燁樺之間的距離。
超越目的。
從關注自身情感,轉變為關注他人情感。
劉志氣喘吁吁跑進辦公室,「工廠說王川昨天就沒來上班,請假了。刑警機動組已經出發去他家了,目前還沒有消息。」
……
「查燁樺。」陳墨轉頭看向fi,表情一臉嚴肅,「尤其是父親信息,我要事無巨細。」
「好的。」fi接到指令,開始忙活起來。
陳墨轉頭看小劉,「調取昨天的執法記錄儀,重新分析燁樺。」
王風來也是一個頭兩個大,站在辦公室一邊指揮偵查組,一邊統籌派出所的失蹤報案。
他打著電話,忙的暈頭轉向,突然不知道聽到電話那頭說了什麼,急急忙忙地朝角落走來,「陳隊,派出所剛剛上報有一個18歲的女孩昨天下午失蹤了。」
之前我們組內側寫說是要20-25歲失蹤女性,所以公安系統預警就沒把20歲以下的作為重點。
突然今早陳墨把目標改成25歲之前,立馬就有了新的失蹤人員。
真的被陳墨側寫對了,受害人不是一個,而是兩個。
王風來說完,整個辦公室氣氛凝固。
原本都在討論的警員閉上了嘴,甚至連陳墨都閉上了眼睛。
「信息拿來。」我能看的出陳墨現在的表情中夾雜著緊張,所以主動伸手要來了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