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幹部,國家獎學金,績點很高,系裡給她留了保研名額。
受害人平常住校,但經常夜不歸校。
相比於優秀的成績而言,私生活比較亂,和她平常乖乖女形象十分不符合。
Fi調查了汪穗禾的社交平台,發現她曾在私密交友軟體中和不同的男性聊騷,發一些私密性較強的照片。
「她沒有宗教信仰吧。」我開口,希望從陳墨對受害者父母的問詢中得到點信息。
陳墨搖頭,「沒有,她們全家都無宗教。」
「你不覺得這些受害者姿態很奇怪嗎?我看了好多遍,總感覺這像是聖母瑪利亞在施行神跡。」我拿著照片看了又看。
「兇手應該是個精神病人格障礙,不是反社會。」我確認自己的想法,隨之說出口。
開車的是王風來,一路上他眼睛就沒離開過前面引路的汪氏夫婦,聽到我這樣說突然好奇地轉過頭。
「這兩者有什麼很大的區別嗎?」
「一個是驅動,一個是被驅動。」我眼睛盯著照片,「反社會情感反饋很低,如果沒有特殊事件驅動,一般不會主動殺人。」
在普通人的理解範圍內,人格分裂、變態、反社會都叫精神病患者,歸為人格失調的大類別之下。
兩者共同之處有很多,比如。
漠視社會道德規則。
壓制不住的暴力傾向。
沒有共情感,不會自責和憐憫他人。
用社會學家來分析變態,這兩者都是文明世界未進化之物。
但在犯罪心理學家的研究中,卻給予兩者有清晰界限。
反社會人格具有較高的自我約束力,情緒極度的不穩定,點燃他們暴力只需要一件小事,舉個例子。
你可能只是踩髒了他剛買的新鞋,反社會人格會當場把你的腳扭斷,而且他們認為這是你應得的報應。
反社會人格他們大多數都是以牙還牙的方式攻擊他人,或者是衝動犯罪,再學術一些來說就是激情殺人。
但精神變態人格則比他們更加兇殘。
他們會操縱人心,模仿情緒讓受害人共情。
據數據統計,在全球所判刑的連環殺人犯兇手內,94%都是精神變態,他們的智商都要比不同人稍微高那麼一點。
他們有情感,會偽裝,甚至他們能跟受害者家屬近距離接觸。
他們冷靜、有條理。他們會在兇殺結束後有條不紊地處理現場,甚至還會回到案發現場來回味自己的殺戮行為。
「精神病享受這種殺戮。」我把照片拿的更遠了些,「精神病就是瘋子,誰擋殺誰。」
王風來吞咽了一口,兩隻手緊緊扶在方向盤上。
他不像孫濤,孫濤原來在特警一線上工作,後來受傷退到刑警隊做了刑警,面對血腥殺戮場面較多,定力較強。
王風來時從派出所升上來的,十幾年市里風平浪靜,最多抓抓強|奸犯。
突然碰上個連環兇殺案,他也有些措手不及。
「你們肯定怪我們能力不夠。」王風來這句話說出口有些喪,語氣沉悶頗有無奈,「其實我們也想快點抓住人,但這犯罪嫌疑人偵查能力太好了。」
「沒有監控,沒有指紋,沒有腳印。」王風來自己懊惱起來,「真是怪了,你說背這麼大個人拋屍,在濕地怎麼會不留腳印。」
…..
「踩著蘆葦盪就可以了。」陳墨冷冷地說,「兇手熟悉這裡的環境,知道在河邊拋屍晚上沒人看見,第二天卻又人能夠發現。」
「那殺人了不應該把屍體藏起來嗎?兇手怎麼還希望別人能夠及時發現?」王風來被陳墨一說,更納悶了,撓著腦袋努力思考。
「因為兇手是精神病。」
墨直接一個閉環回答,堵住了王風來的話。
車子繞進一個高檔小區停下,我和陳墨走在前面跟緊汪氏夫婦。
房間推開,我們帶上腳套鞋套,走進汪小姐的房間尋找蛛絲馬跡。
年輕人總愛賣一些香氛,味道像是苔蘚味道,房間清冷苦澀,待在裡面時間久了就會覺得清香。
床頭櫃裡面有幾張搖滾樂隊的唱片,檯燈旁邊有個小音箱。
我拿出搖滾樂隊唱片看了一眼,九十年代美國迷幻搖滾。
迷幻搖滾是從九十年代興起的,是後朋克的起源,大多數音樂起源是追尋科幻宇宙題材。
「看起來父母給予壓力有些大。」我看到埋藏在唱片地下展露頭腳的打火機。
我走近衣櫃,打開掃了兩眼,沒有異常。
桌子,抽屜,牆面都特別正常。
書櫃裡面出了大學專業書籍,第二層還有一些名著,和國內暢銷書。
也很正常。
「她爸媽對她的了解少之又少。」陳墨皺眉,看著房間的整體布局,「桌子和門斜對角,座位面沖門,床橫向對門,在桌子旁邊。」
一個家庭的裝修布局,可以極大程度地展示出主人的社會地位、審美、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