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公主堅決不信自己曾今也有這麼丑的時候,她端木少景的容貌可以舉國聞名的。
收到消息的端木帝高興地在寢宮裡來回走動,女兒在那邊、影衛在那邊,一定會好好護住她們母子的。他看了一眼王公公,王公公意會,領命退下。
皇帝走到桌前,自己研墨,然後提起筆寫下聖旨,兩個剛出生的皇子,皇后之四子取名為端木少承,貴妃之三子取名為端木少商。此次,公主端木少景護母有功,特此冊封長公主,並賜嵐城為長公主封地。
第二天早朝,聖旨一下,滿朝譁然,少承……,這雖然沒正式冊立太子,但是也差不多了。可聖旨已下,李丞相就是再權利再大,也不能要求皇帝將聖旨收回。太尉聽聞自己的女兒又誕下一個皇子,而且母子平安,心總算是落到肚子裡去了。
長公主調令蕭家軍時,太尉就有些懷疑,直到這刻,他心裡才踏實。不是他有什麼想法,只是現在這局勢,若非女兒的親子即位,恐怕他們蕭家到了最後一個都剩不下來。
得了嫡子的皇帝心情好的很,只管下了聖旨就退朝,至於有些人心裡舒不舒服,又關他什麼事兒呢?
聽聞皇后的兒子只比自己兒子小一個多月的貴妃氣壞了,砸了一屋子的瓷器。怪不得皇帝那麼輕易就同意讓皇后移駕泰和園,原來不是他們擔心皇后會對她下手,而是皇帝擔心她對皇后下手。
「娘娘,您這剛出月子,大怒對身體不好。」勸李貴妃的是自小照顧她的嬤嬤,也只有她剛在李貴妃生氣的時候勸慰一二。
「本宮倒是沒想到,這次那莽夫的女兒也知道以退為進了!」
「娘娘,相爺不會讓三皇子失去他應得的一切的。」作為李家的家生子,秦嬤嬤當然知道主家的打算,在她眼裡這世上就沒有李丞相做不到的事兒。
這話也確實說到了李貴妃的心坎兒上,「你去給父親傳個信,未來的天子必須是本宮的兒子。」
想想她還是很憤怒,皇后隱瞞的夠好的,若是能早點知道,絕不會讓這個嫡子平安出生,貴妃暗氣父親不夠謹慎,怎麼就讓皇后在園子裡母子平安了呢?
李丞相真的一點都不知道嗎?倒也未必,但是他看的明白,皇帝一直皇宮,如果他真的動手了,無論成敗,貴妃和三皇子必然是留不下的。他也只有這一個嫡女,何必要在現在搞得魚死網破呢,小孩子出生了,能不能長成還得要看他的造化。
再者,便是長大了又如何?蕭太尉如今的年歲也不小了,等到他蕭家兒郎在戰場上一個個逝去,這皇后嫡子可還有什麼倚仗?
書房裡,李丞相靜靜地看著眼前的棋盤,下一步該怎麼落子呢?他的長子李程祥來到書房,「父親,皇后的這個嫡子留不得,反正都還在宮外,不如讓他永遠回不了皇宮。」